设为亚新(中国)官方网站|加入收藏

文学院胡习之、高群教授在《中国语文》刊发学术论文

发布者: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时间:2024-09-06 09:27:00  浏览:

《中国语文》2024年第5期,刊发了文学院胡习之、高群教授撰写的学术论文,题为《“哪”作为疑问代词书写规范的形成与确立》(起止页码:630-637)。

论文指出,疑问代词“那”的分化,从1919年蔡晓舟提倡用“哪”,再到“哪”最终完全取代“那”而成为唯一的规范书写形式,经历了四五十年的语言实践过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规范形成前期(1919-1949年)和规范确立期(1950-1960、70年代)。1956年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制定,尤其是中学《汉语》课本的出现标志着“哪”作为疑问代词书写规范的理论上的最终确立,但最后成为全民自觉行为规范则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疑问代词“哪”在古代汉语中的书写形式为“那”。学术界通常认为“那”与“哪”的分化,从五四运动之后开始。这个观点有些语焉不详。如果有人由此推导出“哪”取代“那”作为疑问代词的规范形式就从五四开始,那就违背语言事实了。那么,“哪”取代“那”作为疑问代词的规范形式出现于何时呢?这个问题在以往的现代汉语史的研究中还没有解决,论文则提供了明确而详实的答案。

《中国语文》(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顶级期刊,也是中国语言研究的最高学术期刊。

近年来,文学院扎实推进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点立项建设,教学科研成效显著,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本次在《中国语文》刊发的高水平成果也是学校实施博士点立项建设以来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

(撰稿:翁小娣 学院初审:王洋 学院复审:尹奇岭 学院终审: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