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向同行”的要求不仅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如何有效避免课程思政出现两张皮甚至机械式低水平融入现象,必须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精准施策。高校应坚持建好课程“主战场”、用好课堂“主渠道”,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目的。
坚持课程育人,推进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课程育人工作中围绕“全”,聚焦“育”,落到“人”,使教育教学有温度、思想引领有力度、立德树人有效度,真正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教学中引导学生“‘科技强国’,这对于国家意味着什么?同学们又有着什么样的责任?”例如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可抛出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平板显示虽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但与发达国家差距在上游核心生产设备,核心器件依赖进口,关键时候面临‘卡脖子’的风险,技术无法独立自主。改变这一窘境,摆脱依赖和限制,奋起直追,是我们每代测控人肩负的使命!别认为‘中国梦’离我们很遥远,她实实在在扎根于我们每一天的学习、每一点的进步,由在座的每一个人组成!”着眼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奋斗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法律意识、专业素养和工程素质。”“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引入,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价值引领’。”应用类课程需将思政教育明确写入课程大纲,作为课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坚持开拓课堂内外的实践育人“新天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教学需多渠道探索“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以“引”辅教,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内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教学有机互动,不断拓展育人路径,让学生亲身实践铭刻下更深的感悟。教学中可引入学科前沿与专业实习见习进企业活动相结合,增强学生专业学习与实践意识,巩固专业思想,引导和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例如阜阳师范大学张朋博士在教学功能材料课程中,将课堂走进光伏企业开展新能源材料课程讲授,在讲授过程中通过“中国首个百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中国核聚变装置“人造小太阳”等视频和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绿色环保的观念。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爱国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结合当下“碳中和、碳达峰”热点话题,使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的同时,将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内化于心。通过对新能源材料的学习,增加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与动力。将新能源材料相关的科研动态、应用实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发挥了课程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
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不断深入课程教学的大环境下,通过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将思政元素融入全课程教学中,“同向同行”地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切实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的成果导向目标,发挥课程体系的育人功能,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阜阳师范大学 张朋)
(转自中安在线:http://jd.anhuinews.com/rdkx/202111/t20211115_5644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