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习

下载中心
网站亚新(中国)官方网站 >> 青年大学习 >> 正文

【青年大学习—思政微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

2023年11月06日 18:29 陈杨兴 点击:[]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举措,也就是要去多层次、全方位的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谁来说,说什么,如何说”等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了什么样的困境,又该如何去解决和创新呢?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什么?

一直以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什么,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与意见,有认为是一种言语符号系统,也有认为是实践和传播的一种形式。综合来看,“新时代”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具有的时代特征,“高校”则是其场域设定。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就是教育者立足于新时代伟大背景,在高校这一特定语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运用不同载体和中介,与受教育者展开沟通交流,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规范其行为方式,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言语教育实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存在了什么问题?

如今,各大高校已经开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但因其研究的复杂性和国际形势的动荡性,话语创新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和困境,从话语主体、内容、方式三个角度上来看:

(一)话语主体的局限性带来的“情感度淡化”

理念固执守旧。部分教育者遵循传统话语理念,认为自身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学生应处于被动的教学地位,只能单纯接受话语的灌输,局限于“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模式,两者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和对话,话语疏导的功能难以实现。部分教育者不断重复课本内容话语、制度话语、政治话语,无法融入生活化、个性化的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

(二)话语内容的片面性带来的“现实感虚化”

与学生需求疏离。伴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更加渴望别具一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加需要教育者解决其思想之饥、精神之渴,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供给,对学生的个体成长成才有所忽怠,部分教育者对互联网的使用存在着偏见,认为网络话语易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危害,对网络话语采取抵制的态度,割裂了和学生沟通的纽带。

(三)话语方式的抽象性带来的“吸引力疲软”

言语刻板严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本质上来说是意识形态的传递和表达,抽象化和规范化、制度化的表述较多,政治性强,理性色彩丰富,部分教育者局限于这种深度凝结规范的政治文本,未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讲故事说道理的能力不足,导致话语变得生涩难懂不接地气,难以被学生认同和接受。同时部分教育者为保证教学质量,迫使学生“服从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命令式和说教式话语,但其范式化、严肃刻板的特点,难以真正引导学生,反而形成了话语支配者和被支配者的单方面控制关系。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实践路径

创新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是回答好时代之问的必然要求。因此,要通过对话语主体、内容、方式等多方位、系统性地研究,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创新。

(一)问题导向推进话语主体的创新

树立平等对话理念。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牢牢掌握教学的主动权,学生成为了教师话语的附属体,导致学生出现厌烦、抵制的情绪,因此必须倡导树立平等对话理念,让学生也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教育者应摆脱“居高临下”的地位,塑造可亲、可爱的话语形象,主动将学生引入对话场景,创造平等、温馨、和谐的话语语境,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让他们感受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话语形式,使教育者从过去高高在上的意识形态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双方能够在思想和心灵上交融,从而建立起新型话语交互关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认同感。

(二)系统观念推进话语内容的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应当是刻板和生硬的语言文字,而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充满生活气息和朝气的话语传达。教育者要学习学生的话语,根据“立足生活、高于生活”的规律,掌握他们的话语需求和特点,深入分析他们利益诉求,培养师生之间的话语情感,在平常学习和实操中协同探究遇到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在和学生打成一片中酿出共同话语,并结合现实生活总结概括,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共同话语的交流让双方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认识到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反映学生心声的、具有新鲜活力的话语来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学生生活之问,满足学生合理之需,赢得学生的广泛认可,进而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多重角度推进话语方式的创新

以情感话语弥补理性话语的不足。要着眼于学生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体验,抓住“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通过匿名问卷调查、教育者深入学生宿舍座谈、举办主题班会等形式收集信息,精准痛点,把感情与意识形态概念和推理有机融注。运用故事化表达方法讲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把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通过讲故事方式阐述出来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必然选择,用深入人心的特色故事提高话语的温度、厚度、深度。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将继续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聚合式三全育人工作模式,引入十大育人体系理念,发挥高校党委“定盘星”作用,以党建带团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现家校社协同领航学生发展。

(撰稿:陈杨兴 单位审核:杨劲)


下一条:2023年第12期“青年大学习”主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的重要讲话精神”

关闭